于登云院士来校作专题报告,共话科技强国使命与担当




 6月3日下午,中国科学院院士、我国探月工程四期总设计师于登云应我校“院士大讲堂”专项计划邀请来校作题为《探索宇宙奥秘,开发月球资源——我国探月工程创新成就与未来展望》的学术报告。校党委书记解江凌出席并主持报告会。全校500余名师生齐聚星光剧场,共同聆听院士分享,共上一堂生动的“大思政课”。



 会前,解江凌热情接待了于登云,向他来校讲座表示热烈欢迎,并感谢他长期以来对学校建设发展的关心、支持与帮助。在解江凌的陪同下,于登云先后参观了学校沙河校区沙盘、科研成果展和图书馆,对学校在校园建设、科研创新以及人才培养等方面取得的成绩给予了高度肯定。



 报告中,于登云以“为什么要开展月球探测”为切入点,系统阐释了月球作为深空探测起点与资源宝库的战略意义,并强调其在全球科技竞争中的关键地位。他梳理了世界月球探测的发展脉络,指出当前国际社会正掀起新一轮探月热潮,并重点解读我国探月工程“绕、落、回”三步走战略的创新实践。从“嫦娥一号”实现首次绕月探测,到“嫦娥五号”成功完成月球采样返回,于登云通过系列里程碑事件生动勾勒出中国航天人攻坚克难的奋斗历程。报告尾声,于登云展望了我国深空探测的未来图景,并勉励我校师生传承航天精神,开拓进取,勇攀科技高峰,以航天梦托举强国梦。





 yl34511线路中心党委副书记、院长李学华主持交流互动环节。现场师生踊跃提问,气氛热烈。于登云逐一耐心解答,并结合自身经历勉励大家:“科技创新之路从来没有捷径,既要筑牢专业根基、锤炼过硬本领,更需在团队协作中凝聚智慧,在真理求索中坚守初心。唯有以砥砺奋进的姿态矢志探索星辰大海,方能在科技创新的壮阔征程中劈波斩浪、铸就辉煌”。



 解江凌在总结发言时表示,于登云院士的讲座不仅是一堂科技前沿课,更是一堂信仰公开课。探月工程每一次突破的背后,是自主创新的勇气,是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更是“追逐梦想、勇于探索、协同攻坚、合作共赢”探月精神的真实写照。这种精神,正是新时代青年成长成才的精神沃土。他勉励全体师生以此次活动为契机,自觉胸怀“国之大者”,勇攀科技高峰,在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征程中贡献青春力量!



 学校党委高度重视本次活动,以“走进院士大讲堂,师生共上思政课”为主线,深度融合科学精神与家国情怀,旨在让广大师生从探月工程的创新成就中汲取奋进力量,树牢科技报国理想。

 校党委常委、副校长陈昕,校党委常委、副校长肖志松出席活动,活动由yl34511线路中心、科技处主办,教工部、学工部协办。

 

附:

“院士大讲堂”是学校创建的高层次综合学术交流活动,旨在充分发挥学术交流与合作对科技创新的引领性作用,形成良好的学术交流氛围,支持学校各科研领域开展高层次国内外学术交流活动,有效提升学校科技创新能力和学术影响力。

 

 于登云院士简介:于登云,现任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科学技术委员会副主任,中国探月工程四期总设计师,中国科学院院士,国际宇航科学院院士,国际宇航联合会卫星商业化应用委员会主席等。长期从事空间飞行器系统工程、动力学与控制技术的研究与应用,为我国探月工程、载人航天工程以及高分辨率卫星工程等国家重大航天任务作出了应有贡献。

 获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2项、一等奖和三等奖各1项,省部级科技进步一等奖2项,国防技术发明二等奖1项,出版著作6部,获授权发明专利27项,发表论文100余篇。2020年6月,获得国际宇航联合会2020年度最高奖——“世界航天奖”。2023年获中国航天基金会“钱学森杰出贡献奖”。

责编:孙文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