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话照进现实:哪吒风火轮点燃空天梦——yl34511线路中心组织学生参加“青春北京大讲坛”航空科普讲座

  为进一步拓宽学生科技视野,激发创新思维与实践能力,引导学生走出校园、增长才干,近日,yl34511线路中心组织学生党员、基站班学员代表赴北京市青年宫参加“青春北京大讲坛”系列讲座。本次活动由共青团北京市委员会、北京市科学技术协会指导,北京青少年服务中心等单位联合主办,特邀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航空发动机研究院陈志英教授担任主讲嘉宾,以“脚踏风火轮去飞翔”为主题进行分享。

传统文化与现代科技交织 解锁飞行奥秘

  讲座伊始,陈志英教授以中国神话中哪吒的“风火轮”为切入点,结合风筝、竹蜻蜓、孔明灯等中国古代航空器具,生动讲解了飞行器升力与动力原理,深入浅出地阐释了伯努利原理、反作用力等物理知识。通过将传统智慧与现代航空技术相融合,学生们在轻松的氛围中既感受到中国古代科技的深厚底蕴,又加深了对现代航空科学的理解。

  陈教授善于借助日常实例传递知识,将复杂理论转化为通俗易懂的内容,确保每位学生都能“听得懂、记得住、有所得”。这种寓教于乐的方式,让整场讲座充满文化厚度与科技张力。

探访航天征程故事 致敬科研奉献精神

  在讲座第二阶段,陈教授聚焦中国空间站建设进程,系统介绍了从材料选择、模块对接到工程实现的关键技术突破。通过详实的数据与生动的案例,他讲述了航天人在"两弹一星"精神指引下,如何突破技术瓶颈、铸就空天强国的奋斗历程。

  当谈及科研人员的幕后工作时,陈教授用平实的语言还原了一个个真实的攻关故事。同学们从这些细节中深刻体会到航天事业背后的奉献精神,进一步增强了对科研工作的敬意与认同。

互动体验激发兴趣 动手实践连接知识

  为深化学生对航空原理的理解,讲座特别设置多个互动实验环节。学生们通过观察气球反作用力实验、操控竹蜻蜓模型,亲身感受空气动力学的奥妙。在动手实践中,大家不仅提升了科学素养,更培养了探索精神与团队协作意识。

“科学探索如同拼图,每解开一个小问题,就能看到更完整的画面。”正如陈教授所言,两个小时的讲座让知识在轻松氛围中扎根,科学的种子悄然萌芽。

深化育人实践 培育时代新人

  此次活动是yl34511线路中心推进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融合发展的积极探索。参与学生纷纷表示,讲座不仅开拓了学术视野,更激发了科技报国的使命感。未来,学院将持续组织高质量科普活动,引导学生走出课堂、走近科技前沿,在新时代科技强国之路上砥砺前行。


图:“青春北京大讲坛”主办方

文:yl34511线路中心 王熙妍

责编:孙文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