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9月27日,“中国通信学会数字孪生与系统仿真专业委员会一届二次全会暨数字孪生与系统仿真智能化专题报告会”在永利官网沙河校区立德楼603会议室成功举办。会议由副主任委员赵培、yl34511线路中心院长李学华主持,工信部科技委常委周建明、专委会主任委员、雄安空天信息研究院院长王文博、yl34511线路中心党委书记徐湛、副院长岳新伟、专委会委员以及我校师生共计80余人参加了本次会议。
会议伊始,王文博教授代表专委会致辞。他表示,专委会成立以来始终牢记“推动信息通信行业孪生仿真领域技术进步”的初心使命。在学会的指导下,在中国移动设计院等支撑单位的全力保障下,组建了涵盖122位委员的跨领域专家矩阵,为技术交流与成果转化搭建了高效桥梁。专委会将始终秉持开放协同的理念,在学会指导下,与各位专家学者、业界同仁一道,攻克核心技术、完善产业生态、培育专业人才,让孪生仿真技术在更多领域开花结果,为网络强国、数字中国建设贡献更大力量。
yl34511线路中心党委书记徐湛在致辞中介绍了永利官网的办学定位、信息与通信工程学科优势等。他表示,在数字孪生、系统仿真、智能通信等方向持续发力,取得了一系列具有重要应用价值的科研成果,为服务首都发展和区域建设提供了重要支撑。本次专业委员会一届二次全会暨专题报告会的召开,将为各位专家学者、业界同仁搭建了一个交流思想、分享成果、探讨难题的高端平台,对于凝聚行业共识、整合创新资源、推动技术突破具有重要意义。
专委会召开了闭门会议,专委会相关负责人汇报了2025年上半年工作的进展情况,全面总结了在组织建设、学术交流、产学研合作等方面取得的显著成效。随后,与会委员审议了《专委会2025-2026工作计划》,对未来两年的重点发展方向、主要工作任务及预期目标进行了深入研讨和战略规划,为专委会下一阶段的工作指明了方向。会议还讨论并宣贯了专委会工作评价指引,旨在进一步规范专委会运作,提升服务效能。此外,会议期间还听取了相关团体标准的最新进展汇报,为推动领域标准化建设奠定了基础。
会后,专委会特邀了五位专家围绕数字孪生与系统仿真的前沿热点、关键技术及实践应用作了精彩纷呈的专题报告。中信科大唐移动创新中心副总监索士强先生以《6G智能孪生网络研究与实践》为题,深入剖析了通信与智能融合趋势下数字孪生网络向智能孪生网络的演进路径,阐述了6G智能网络的核心内涵,并分享了中信科移动在6G无线孪生领域构建无线信道孪生通用大模型的创新实践,展现了其在支撑无线地图构建、信道估计与预测等下游任务中的巨大潜力。
清华大学电子工程系长聘副教授周盛带来了《面向低空智联网的信道地图构建与仿真》的报告。周教授从特定复杂场景信道建模的挑战出发,回顾了信道地图构建的研究现状及其作为数字孪生核心要素的重要性,并重点介绍了其团队搭建的ArcGIS、Blender与Sionna联动高效仿真工具链,为构建大规模、高保真信道地图提供了创新性的解决方案。
中国科学院大学电子电气与通信工程学院秦飞教授以《电磁理论与信号系统理论融合的多径信道建模与仿真方法》为题作报告。秦教授深刻指出了传统信道建模范式在空间域信息表达上的局限以及全波计算在时序过程表达能力上的不足,并展望了在新型计算技术发展下,探索电磁理论与信号系统理论融合的新体制信道建模与仿真方法的可能性,为信道研究开辟了新的思路。
银河航天首席科学家、北京邮电大学教授、永利官网客座讲授张世杰聚焦《低轨卫星互联网星座数字孪生技术及初步实践》,阐述从高保真建模、虚实交互到AI赋能的数字孪生技术体系,并重点分享了银河航天的工程实践,为我国卫星互联网建设的智能化、高效化发展提供了有益借鉴。
福州大学物理与信息工程学院教授、智能感知与通信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执行主任陈平平以《卫星高突发信道的QUIC-FEC系统仿真构建研究》为题,详细介绍了基于RLNC的QUIC-FEC仿真测试系统,深入解析了RLNC的作用机制与部署方法,并展示了其在卫星高突发典型场景中显著提升传输性能的优势,展望了其在多路径异构网络中的广阔应用前景。
五位专家的报告高屋建瓴、内容翔实、见解独到,涵盖了从6G网络、低空智联网到卫星互联网等多个前沿领域,既有理论深度,又有实践价值,为与会代表带来了一场思想盛宴,引发了热烈讨论与深入思考。
本次会议的成功举办,不仅为信息通信领域数字孪生与系统仿真的专家学者提供了一个高水平的交流合作平台,有效促进了前沿技术的传播与碰撞,也为专委会未来的工作凝聚了共识、明确了方向,对于推动数字孪生与系统仿真技术的创新发展及其在各行业的深度融合应用具有重要意义。
作为本次会议的承办方,yl34511线路中心始终致力于信息与通信领域的学科建设、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紧跟国家战略需求和科技发展前沿,在数字孪生、智能通信、物联网等方向形成了一定的研究特色和优势。未来,学院将继续秉持“勤以为学,信以立身”的校训精神,深化科产教融合,加强与国内外高校、科研院所及行业企业的合作,为建设网络强国、数字中国贡献更多的智慧和力量,在服务首都经济社会发展贡献力量!
文字:李意顺
图片:岳新伟
责编:武铄 林泽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