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向赋能,科创同行——yl34511线路中心“启航计划”正式启动!

2025年yl34511线路中心“启航计划”第一期重磅发布!

“启航计划”介绍

  为深入践行“勤实信行”作风建设工作要求,强化新生创客大赛、宿舍导师制等品牌效能,构建“科研反哺教学、教学赋能创新”的师生协同发展生态与科教产融合育人新范式,培育优良学风,建立本科生“进团队、进项目”双进机制,yl34511线路中心重磅推出“启航计划”,助力信通学子科创逐梦。

(1)依托学院各科研团队,搭建“启航计划项目库”双向对接平台,实现导师课题发布与学生自主申报的精准匹配,促进资源高效配置,打造本研贯通的师生科研共同体。

(2)构建“项目孵化—重点培育—竞赛输出”全链条机制,协同全院资源实现科技竞赛突破性成果,通过项目驱动与竞赛赋能相结合的模式,持续增强实践育人实效,为学生升学深造、创业就业奠定坚实基础。

(3)实行“学期双周期”项目发布机制,每学期初、末各启动一轮面向全学院科创导师的课题征集,学年累计开展4次全流程招募。

项目信息通过“勤信通”微信公众号发布,学生自主联系意向导师,未匹配成功者可参与二次选题。

本期项目库

本期共征集22个项目,来自5个科研团队的17名导师,需招募学生70余人,项目覆涵人工智能、新一代电子信息技术、无线通信技术、工程技术等多个领域,课题类型包括但不限于基础研究型(学术论文导向)、应用开发型(产品/技术研发)、竞赛孵化型(备战“挑战杯”、“国创赛”等赛事)。

王鑫副教授

智能无线通信与计算关键技术团队

邮箱:xinwang@bistu.edu.cn       联系电话:13041270305    办公地点:XXA-517               

项目介绍

项目名称:光无线融合接入网络中的分布式推理研究

项目类别:基础研究型(学术论文导向)

所需人数:5人

项目周期:1年

学生所需技能:具有一定的数理基础、较好的编程能力。

项目简介: 本项目聚焦于光无线融合接入网络中的分布式推理研究,旨在分析推理业务流的特征与分布式推理的业务流向。通过深入探讨在光无线融合网络架构中如何高效协同异构资源(如计算、存储、带宽等),实现针对分布式推理业务的优化。随着5G/6G网络的发展,推理任务逐渐分布到边缘计算节点,而光无线融合接入网络由于其高带宽、低延迟等特点,成为支持分布式推理任务的理想平台。本研究将重点分析分布式推理中业务流的需求变化、数据处理路径和资源调度策略。通过构建合适的资源协同优化模型,探索如何在不同网络节点间智能调度计算资源、优化网络流量和降低延迟,从而提高推理任务的处理效率和响应速度。项目目标是为实现光无线融合网络中分布式推理任务的高效执行,提供理论支持和技术路径,推动未来智能化、低延迟、高效能网络的应用发展,特别是在物联网、自动驾驶、智能制造等场景中的应用。

项目预期成果:形成项目技术文档、发表高水平学术论文、科创竞赛成果孵化。

王卿副教授

信息感知与智能处理研究团队

邮箱:qingwang@bistu.edu.cn联系电话:13466301571办公地点:XXA-516

项目介绍

项目名称:无人机探地雷达天线与数据处理系统

项目类别:应用开发型(产品/技术研发)

所需人数:2人

项目周期:1~2年

学生所需技能:具备程序思维,具备独立学习能力,具备乐观积极心态。

  项目简介:基于无人机探地雷达天线与数据处理系统项目,开展AI大模型在探地和探冰雷达数据图像上的目标识别、层位识别、数据超分辨率和数据去噪成像方面的算法开发和网络搭建研究。该项目自有研发团队,具备高级研发人员为参与者提供研究路线和解决方案。项目涉及的技术属于国际最前沿领域,以实际需求为导向进行应用技术研究,容易产生科研成果并锻炼参与者的实际工程开发能力,项目为研究者提供科研开发和学术成果导向的科研条件。

  项目预期成果:国家发明专利以及高水平论文。

李振松 高级实验师

微纳异质集成与高速智能传输研究团队

邮箱:lizhensong@bistu.edu.cn联系电话:15801351991办公地点:XXA-517

项目一

项目名称:人工智能轻量级心电信号处理算法设计

项目类别:基础研究型(学术论文导向)

所需人数:3人

项目周期:6个月

学生所需技能:掌握基本的人工智能神经网络和压缩感知技术原理,具有深度学习算法开发能力。

  项目简介:研发一种轻量级心电信号处理框架,融合压缩感知(CS)理论与先进深度学习技术,实现高效的信号采集、压缩和重建。

  项目预期成果:公开发表研究论文1篇。

项目二

项目名称:超分辨率智能辅助诊断系统设计与开发

项目类别:竞赛孵化型(备战“挑战杯”等赛事)

所需人数:3人

项目周期:6个月

学生所需技能:具有基本的电路设计开发能力和深度学习模型部署应用能力。

  项目简介:面向智能医学影像数据处理与检测需求,基于ResNet-18医疗影像处理模型进行改进,对超分辨后的病症图像完成辅助诊断,同时开发配套软件实现辅助诊疗功能

  项目预期成果:参加竞赛并获得市级及以上奖励1项。


周士超 副教授

复杂环境无线通信与智能计算研究团队

邮箱:sczhou@bistu.edu.cn联系电话:13261508634办公地点:XXA-516

项目(一)介绍

项目名称:高性能信息处理平台设计与验证

项目类别:应用开发型(产品/技术研发)

所需人数:1人

项目周期:1个月

学生所需技能:勤思考,肯吃苦,有时间。工程技能不作要求。

  项目简介:基于国产化信息处理硬件平台,设计适配的软件驱动与应用层全域测试软件demo,验证硬件软件驱动功能。

项目(二)介绍

项目名称:目标视觉追踪关键技术

项目类别:基础研究型(学术论文导向)

所需人数:2人

项目周期:1-2年

学生所需技能:勤动脑,肯吃苦。最好有深度学习模型的训练与部署经验。

    项目简介:针对VOT模型计算复杂度高难以xx部署的问题,设计实时跟踪算法,并完成仿真验证。

    项目预期成果:发表论文。

项目(三)介绍

项目名称:昇腾赋能多模态异常检测算法设计与实现

项目类别:竞赛孵化型(备战“挑战杯”等赛事)

所需人数:2人

项目周期:2-3年

学生所需技能:勤动脑,肯吃苦。最好有深度学习模型的训练与部署经验。

  项目简介:研究、设计多模态异常检测算法;基于昇腾边端计算模组实现图像采集、压缩/解压缩以及深度模型推理。

  项目预期成果:国创赛。

王占刚 副教授

信息感知与智能处理研究团队

邮箱:wangzg@bistu.edu.cn联系电话:13811879866办公地点:信息港112实验室  

项目(一)介绍

项目名称:AR巡检系统

项目类别:应用开发型(产品/技术研发)

所需人数:4人

项目周期:1年

  学生所需技能:了解安卓开发(Java/Kotlin:至少了解其中一种 Android 开发语言。 Android SDK/NDK:了解 Android 开发框架、多线程、网络通信等),熟悉Python及Django框架。

  项目简介:本项目旨在开发一套基于AR眼镜的智能工厂设备检查训练系统,通过安卓平台开发AR眼镜端应用,结合Django后端实现任务管理与工作流调度。系统将利用AR技术为工厂人员提供直观的设备检查指引,通过眼镜端实时显示操作步骤、设备状态提示及异常警报,帮助员工高效完成标准化巡检流程。后端系统负责任务派发、进度追踪与数据汇总,管理员可通过Web后台配置检查流程、分配任务并查看实时报告。整套方案将显著提升工厂设备检查的准确性与效率,同时降低传统纸质工单或纯人工检查的出错风险,实现巡检流程的数字化与智能化升级。

  项目预期成果:本项目将开发一套AR眼镜设备巡检系统,包含Android端AR应用和Django管理后台。AR应用端实现设备识别、操作指引功能,支持工业环境下的稳定运行。管理后台提供任务派发、报告生成等基础功能,并预留标准API接口。

项目(二)介绍

项目名称:基于空地协同的供水管网漏损巡检系统

项目类别:竞赛孵化型(备战“挑战杯”等赛事)

所需人数:2人

项目周期:1年

  学生所需技能:应聘学生需具备Python编程基础,了解嵌入式系统,掌握数据库操作技能,并熟悉C语言开发。

  项目简介:本项目致力于解决城市地下供水管网漏损严重的技术难题。针对现有检测方法效率低、成本高、环境适应性不足等问题,我们创新性地开发了一套空地协同的智能巡检系统。该系统通过智能化手段显著提升漏损检测的效率和精准度,为城市水资源的高效管理与保护提供有力支撑,助力国家节水减排目标的实现,推动智慧水务建设。

  项目预期成果:本项目预期将开发一套空地协同的智能管网巡检系统,通过融合无人机与地面检测技术,实现供水管网漏损的智能化识别与定位。系统将提供管网健康状况评估功能,并生成可视化检测报告,为管网维护提供决策支持。

项目(三)介绍

项目名称:多源生态环境数据湖构建与应用

项目类别:应用开发型(产品/技术研发)

所需人数:5人

项目周期:1年

  学生所需技能:掌握Python编程,熟悉数据库操作,了解分布式存储或大数据处理技术,具备数据处理相关经验更佳。

  项目简介:针对生态环境数据体量激增和使用场景复杂的需求,设计生态环境数据湖存储与管理架构。在数据存储方面,本课题将在现有存储引擎的基础上,构建支持不同数据的存储结构。在存储扩展方面,本课题结合数据动态分区优化存储架构,提升存储扩展能力。在数据访问方面,本课题立足实际应用场景,设计并执行统一的接口访问规范,,实现生态环境数据管理。

  项目预期成果:本项目预期构建一个多源生态环境数据湖平台,实现海量环境数据的高效存储与管理。通过优化存储架构和动态分区技术,提升系统的扩展性和数据处理能力。同时设计标准化数据访问接口,支持多样化的生态环境应用场景,为环境监测、分析和决策提供统一的数据支撑平台。最终交付包括数据湖核心系统及相关技术文档。


岳新伟 教授

智能无线通信与计算关键技术团队

邮箱:xinwei.yue@bistu.edu.cn联系电话:15801230315办公地点:XXA-513

项目介绍

项目名称:基于夹式天线的无线通信技术研究

项目类别:基础研究型(学术论文导向)

所需人数:2人

项目周期:1年

  学生所需技能:要求学生会使用MATLAB、Pyhtom等软件,自主能力强,具有较好的数学、英语基础。

  项目简介:夹式天线借助介质波导和低成本介质粒子实现天线系统的灵活激活和动态配置,通过在波导上夹入天线元件快速构造强视距链路,可以有效解决传统天线在灵活部署和重构方面的局限性,受到了学术界和工业界的广泛关注。本课题将研究夹式天线赋能的无线通信技术,构建以最大化系统吞吐量为目标的夹子数量与资源分配联合优化函数,推导用户的中断概率、遍历速率等理论性能指标,分析天线夹子等参数对无线通信系统性能的影响。通过该课题的研究,充分认识夹式天线使能无线传输与信息交互带来的优势。

  项目预期成果:发表论文。

姚彦鑫 教授

邮箱:yanxin_buaa@126.com联系电话:13681332769办公地点:XXA-517

项目介绍

项目名称:红外与雷达结合的飞行器探测检测技术研究

项目类别:应用开发型(产品/技术研发)

所需人数:13人

项目周期:4个月

  学生所需技能:C编程,或者MATLAB编程、或者python编程。图像处理软件等,可以边用边加深理解学习。

  项目简介:结合多模传感器信息的智能飞行器检测系统 :面向战场飞行器检测的需要,实现含有飞行器的红外图像仿真、含有飞行器的红外图像检测(若弱小目标检测)、含有飞行器的雷达与红外数据实时融合,飞行器位置、姿态高精度确定的技术(融合滤波技术、视觉技术)等,实现全链条的仿真与飞行器检测功能。利用深度学习、视觉技术等,进行飞行器的三维重建、位姿姿态估计等技术的研究。具体掌握非线性滤波技术,特征点识别技术、匹配技术,三维重建技术,深度学习目标检测技术、红外图像仿真技术等。

  项目预期成果:科研论文(核心级别以上至少1篇)、项目驱动,形成技术产品,支持挑战杯等学科竞赛的评比。


潘春雨 副教授

智能无线通信与计算关键技术团队

邮箱:chunyupan@bistu.edu.cn联系电话:15010560202办公地点:XXA-516

项目介绍

项目名称:

1、分布式智能算法设计及开发

2、B5G无蜂窝无人机网络中出现的智能化传输项目类别:应用开发型(产品/技术研发)

项目类别:其他:〖包含学术论文导向及竞赛孵化型〗

所需人数:4人

项目周期:2年及以上

学生所需技能:对新一代移动通信、人工智能、凸优化等技术感兴趣,有一定的编程基础和数学基础。

 项目简介:本项目聚焦B5G无蜂窝无人机网络中的智能化传输与分布式AI算法开发等,探索面向新质生产力的通信感知计算一体化框架。项目将突破传统蜂窝网络限制,构建高灵活、低时延的智能低空飞行集群通信系统。 你是否渴望站在通信与人工智能的交叉前沿?加入项目组,你将获得深入参与前沿技术的机会,获得分布式框架及智能化算法的开发经验,解决低空平台动态组网的核心问题,能深度接触软硬件实战平台,获取参加前沿技术沙龙会议的机会,具备解决复杂工程问题的能力,具有产出高水平论文、学科竞赛等成果的技能。

  项目预期成果:发表学术论文、获得比赛成果、授权发明专利、登记软件著作权等。


陈硕 副教授

智能无线通信与计算关键技术团队

邮箱:chenshuo@bistu.edu.cn联系电话:13581794875办公地点:XXA-517

项目介绍

项目名称:巨星座系统中基于业务驱动的资源管控方法研究

项目类别:基础研究型(学术论文导向)

所需人数:2人

项目周期:1年

学生所需技能:掌握Python

  项目简介:针对巨星座系统中网络资源动态异构性、多业务类型QoS需求差异性和通算融合复杂性等问题,项目聚焦巨星座系统中业务驱动的资源智能管控方法,旨在构建“需求-资源-控制”闭环体系。一方面,建立多层次可重构管控架构,提出“星群-单星-载荷”、“高轨-中轨-低轨”多级协同框架,支持在轨动态重构,实现中心决策与边缘自治的灵活平衡。另一方面,提出大规模网络资源分配机制,研究基于业务QoS等级的资源建模方法,融合时空约束与负载预测,设计低复杂度的星间联合优化算法。

  项目预期成果:学术论文、发明专利


张贤 讲师

智能无线通信与计算关键技术团队) 

邮箱:zhangxian@bistu.edu.cn联系电话:18801267937办公地点:XXA-517

项目(一)介绍

项目名称:巨星座低轨卫星通信网络的路由仿真平台搭建与算法验证

项目类别:应用开发型(产品/技术研发)

所需人数:3人

项目周期:1年

  学生所需技能:需要熟练掌握Matlab、Python、C或Jave语言中的1-2种,对空天通信方向和应用开发具有较高的兴趣,可提供细致的指导。

  项目简介:针对巨星座低轨卫星通信网络卫星节点多,移动性和星间链路状态时变导致网络拓扑动态变化,传统地面路由方法无法直接适用的挑战,基于已有研究基础,进一步设计巨星座低轨卫星通信网络的路由仿真平台,并进行基础功能(包括基础环境搭建、功能算法实现和显示界面设计)开发;实现任意端到端节点间的快速链路规划和动态路由调整,并统计和显示路由性能。

项目预期成果:软著,专利和论文

项目(二)介绍

项目名称:非地面无线网络协同通信资源调配方法研究

项目类别:基础研究型(学术论文导向)

所需人数:1人

项目周期:1年

  学生所需技能:要求熟练掌握Matlab或Python语言中的1-2种,具有较明确的保研或读博计划,可提供细致的指导。

  项目简介:面向6G通信需求,针对以无人机和低轨卫星为主要载体的非地面无线网络中的协同通信资源调配问题展开研究,建立系统模型和优化问题,设计基于凸优化理论或多智能体深度强化学习算法为基础的求解方法,并进行仿真验证。

  项目预期成果:发表SCI论文至少1篇。

项目(三)介绍

项目名称:具身智能无人机通信与感知方案设计与实现

项目类别:竞赛孵化型(备战“挑战杯”等赛事)

所需人数:5人

项目周期:1年

  学生所需技能:要求具有一定的软硬件平台开发与搭建基础,具有较强的动手能力和团队合作意识。

  项目简介:面向低空经济发展需求,无人机功能多样化和智能化程度越来越高。特别是智慧城市场景,对无人机的通信与感知功能需求尤为突出,随着具身智能技术的发展,亟需基于无线通信、雷达与视觉感知等多模式融合,设计一种具身智能无人机的通信与感知方法,实现无人机快速轨迹规划、自主避障和通信感知数据回传。因此,本项目拟设计对应的无人机通信与感知方法并开发出演示实物。可提供必要的经费支持与细致的指导

  项目预期成果:申请发明专利1项,参加“挑战杯”系列赛事并获省级二等及以上奖项1项。


科研团队:

先进通信与网络创新团队

一、团队导师信息:

张月霞

教授,博士生导师。永利官网研究生院副院长,入选北京市青年教学名师、北京市课程思政教学名师。IEEE高级会员,北京市高教学会电子线路研究会、北京市电子学会电子线路分会理事。主持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子课题、北京市科技计划子课题等多项科研课题。发表SCI论文30余篇,在TVT、AMC、NONLINEAR DYNAMICS、IoT等中科院二区及以上发表论文10余篇,出版专著2部,授权发明专利7项。


卓志海

教授,硕士生导师。开发了南京14所首款基于XXX的雷达信号处理机和首款双通道GHz信号采集模块;开发的炮位侦校雷达处理机已装备数字化师30余套;开发的直20武装直升机通信侦察干扰机批量装备部队;主持完成的坦克3代改通信控制模块批量装备部队;合作完成的XXX型城市防护雷达已装备我国陆军150余套;作为核心人员完成的XXX型外辐射源雷达荣获教育部科技进步一等奖。主持纵向173课题2项,主持其它纵向、横向10余项;近三年纵横向到款超527万。


张思宇

副教授,硕士生导师。获北京市高层次留学归国人才资助,北京市科协青年托举计划。IEEE会员,以第一作者在IEEE TBC、TVT等SCI期刊发表论文10余篇。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北京市教委科技一般项目等科研课题。获永利官网优秀主讲教师和“讲学新星”主持校级课改项目1项,合著教材2部。3次获IEEE会议最佳论文奖。担任包括IEEE、Springer、Elsevier等在内的国际期刊审稿人。


郑慧

讲师,硕士生导师。获北京市高层次留学归国人才资助。北京市高层次留学人才。至今共发表论文10余篇。主持和参与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子课题、区块链等科研项目。


田洋

讲师,硕士生导师。以第一作者在CSF、AMC、Physica A等SCI期刊发表论文10余篇。参与多项纵向、横向课题。担任包括Springer、Elsevier等在内的国际期刊审稿人。


庞栋栋

预聘副教授,硕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主要为图像与信号处理。以第一/通讯作者在IEEE TGRS、IEEE TAES等国际顶级期刊发表SCI论文20余篇,作为项目负责人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博后基金、实验室重点开放基金等国家/省部级项目多项以及企事业单位横向项目多项,作为项目骨干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国防173重大项目多项。获省部级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省教育厅科技成果一等奖1项、省国防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担任北京理工大学学报英文版“低慢小目标探测与识别技术”专刊客座编辑,以及IEEE TGRS、Pattern Recognition、Remote Sensing等多个国际期刊常规审稿人。


武华

讲师,博士。至今发表论文10余篇。参与多项纵向、横向课题。担任包括IEEE、 Springer、 Elsevier等国际期刊会议审稿人。

二、联系方式:

邮箱:sunshinesmilewh@bistu.edu.cn(建议附一个简历,谈谈加入“启航计划”的原因)

联系电话:建议邮件联系。

办公地点:XXA-517

三、项目名称:

下一代先进通信与网络技术研究(5G/6G智能通信、无线定位、无人机系统、区块链等方向)

四、项目类别:

(1)基础研究型(学术论文导向)

(2)应用开发型(产品/技术研发)

(3)竞赛孵化型(备战“挑战杯”等赛事)

五、项目介绍:

说明:本计划依托先进通信与网络创新团队开展,根据同学能力、兴趣,进入团队参与不同项目。主要包含:

(1)5G/6G 智能通信方向:致力于攻克高速、低延迟、高可靠性的通信难题,通过新型无线传输技术、智能网络架构构建,实现万物互联的高效信息交互,助力构建智能社会的信息基石。

(2)无线定位研究专注于高精度室内/外定位技术,通过算法创新与硬件优化,满足智能工业、车联网、军事等场景中对人员、物品精准定位的需求。

(3)无人机系统研究主要涉及“低慢小”目标的探测与反制,通过传统+智能的手段预防或反制现有无人机“黑飞”问题,保驾低空经济稳步发展。

(4)区块链技术研究聚焦于探索区块链与通信技术深度融合的创新模式,为网络信息安全筑牢防线,推动通信行业向安全可信方向发展。

所需人数:16人左右。

项目周期:2年(建议大二同学参与)。

学生所需技能:对新一代信息技术有强烈好奇心,勇于接受挑战,具备较强的自驱力,持续学习,按时参与讨论,欢迎对通信理论或动手实践感兴趣的同学加入。具备MATLAB、Python、FPGA等技能的同学优先考虑。

项目预期成果:

以下成果达到其一可视为完成计划:

(1)完成论文1篇(《永利官网学报》及以上水平论文);

(2)申请发明专利1项;

(3)申请软件著作权1项;

(4)获省部级竞赛2等奖及以上1次;

(5)深度参与团队项目技术\研发报告撰写。


“启航计划”服务保障工作:

(1)星火创业社将依托“一站式”学生社区定期举办科创沙龙,组织参与计划师生进行专题研讨与经验分享,营造浓厚科创氛围。

(2)建立“时效-效能”双维跟踪机制:做到跟踪工作及时、全面,确保计划执行精准高效。

(3)yl34511永利新闻中心协同星火创业社扎实开展宣传报道工作,构建“深挖掘、广覆盖、强传播”的宣传体系,全方位展示创新成效。

如有任何问题,请联络yl34511线路中心科创专项辅导员:李安然(8018-7560)

丰富的项目已备好

权威的导师在等候

各位怀揣着科创理想的同学们

让我们一同在科创之路上扬帆启航!


供图 yl34511线路中心

供文 李安然

责编 林泽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