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l34511线路中心构建“1+2+3+N”体系,打出学风建设组合拳


为全面提升学风建设水平,营造浓厚学术氛围和优良学习风气,yl34511线路中心立足学科专业特色与新时代工科学生成长规律,创新构建“1+2+3+N”学风建设体系,推动学风建设提质增效,为新工科卓越人才培养注入强劲动力。



一条主线

以党建引领为主线,筑牢思想根基



学院坚持以高质量党建引领学风建设。将理想信念教育、思想道德建设贯穿始终,通过课程思政融入专业教学、定期组织红色研学及主题党日活动等,引导学生树立正确学习观与价值观,激发红色基因的学风建设驱动力。学院党委书记,院长带头讲授党课,强化师德师风教风建设,以优良党风带动学风。



自2024年9月至今,已举办党员理论学习会30余场,累计覆盖1000余人次,实现思想教育常态化,为学风建设奠定坚实思想基础。

两个目标

学业提升与氛围营造并重

聚焦学业提升: 学院着力提升“三率”。举措包括:连续举办4期四六级真题模拟(覆盖100余人);开设免费“信通英语角”;开展“单词打卡马拉松”、“21天习惯养成”系列活动(累计参与200余人);举办考研经验分享会,助力2025届本科毕业生61人成功读研(占比23.4%);推出首期“启航计划”,引导学生参与到17名导师得到22个科研项目中,搭建本科生科研桥梁。



营造向学氛围: 充分利用新媒体,开设“信通笃行”学风专栏,发布诚信考试倡议等;打造“榜样力量”专栏,发布优秀个人/集体事迹报道10篇,浏览量破万,强化朋辈引领,营造创先争优氛围。

三支队伍

协同联动,汇聚育人合力

学院着力构建全员育人格局:定期召开教学与学工联动会议、班主任工作例会,聚焦学生需求优化教学、提升学业质量;邀请于登云院士参加“院士大讲堂”,让学生从探月工程的创新成就中汲取奋进力量,树牢科技报国理想;举办校友返校活动,聘任校友导师;举办“校友大讲堂”活动,邀请知名校友徐颖、许光銮、秦飞等人返校分享经验,累计参加1000余人次,不断提升思政教育与专业教育融合度。组建yl34511线路中心基站班,培养学生骨干,弘扬“广覆盖、深扎根、真服务”基站精神。

N个品牌

精准发力,打造育人亮点

“宿舍导师制”下沉一线:专业教师覆盖56%本科宿舍,显著提升学生学分绩点及考试通过率,涌现出北京市优秀示范基层组织学三3007等标杆宿舍。

“启航计划”深化科教融合:构建“科研反哺教学、教学赋能创新”生态,建立本科生“进团队、进项目”双进机制,探索科教产融合育人新范式。

“助学小课堂”朋辈互助:学期中、末邀请优秀学生授课,开展结对帮扶。

“基站班”学生骨干培养:持续强化对学生学习能力、沟通协调能力、组织管理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的培养,坚持以点带面、示范引领,构建系统化培养体系,完善动态化成长路径,切实提升骨干队伍的综合素养。

美育融入日常:本学期举办美育活动20余场,全方位提升工科学生综合素养。

yl34511线路中心通过明确主线、瞄准目标、找准抓手、协同发力,已初步形成覆盖面广、形式多样、调研深入、宣传有力的学风建设新局面。下一步,学院将继续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立足学生发展实际,持续深化“1+2+3+N”体系建设,目标更清晰、全员更齐心、参与更广泛,致力于构建更加科学化、系统化、规范化的学风建设长效机制,为新工科卓越人才培养提供坚实保障。


                                 供文:张越

供图:yl34511线路中心

责编:李安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