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通“芯”语 -告别emo,把秋天的温柔装进心里

风过秋来

昼短天凉

你是否也感到情绪莫名有些低落、疲惫或打不起精神?

这不是你的错!

“秋季情绪波动”其实非常常见

季节转换、日照减少、气候干燥、年终压力前置...

这些都可能悄悄影响我们的内心状态

这份【秋季专属心理养护指南】

陪你一起安稳换季,滋养身心,把秋天过成最治愈的季节

为什么秋天容易感到“emo”?

(一)日照减少,血清素“告急”:阳光是天然的情绪催化剂。日照时间缩短,会影响大脑中“血清素”(掌管快乐和情绪的神经递质)的分泌,容易让人感到倦怠和低落。

(二)昼夜节律被打乱:天黑得早,人体的生物钟和褪黑激素分泌可能受到影响,导致睡眠紊乱、精力不济。

(三)“年终焦虑”提前来袭:进入下半年,不少人会开始不自觉地盘点年初目标,无形中产生压力感和焦虑感。

(四)、气候与景观变化:秋风萧瑟、万物凋零的景象,容易引发“悲秋”的感伤情绪。

如果你感到

比平时更疲劳,总想睡觉

食欲发生变化(特别想吃碳水或甜食)

对以往感兴趣的事情提不起劲

情绪持续低落,容易伤感

... ...

请记住,这可能是季节在给你信号,是时候多关爱自己一点了!

给自己一份秋季心理养护清单

一、主动追光,填补“日光额度”

(一)抓住午间阳光:每天中午抽出15-20分钟,到户外散步、晒太阳。这是最天然的“情绪充电”方式。

(二)调整室内环境:让工作或学习的座位靠近窗户,拉开窗帘,让自然光充分照进来。

(三)尝试光照疗法:如果长期缺乏日照,可以考虑使用“光疗灯”(Light Therapy Lamp),模拟自然光照,改善情绪。

二、动起来,点燃内在能量

(一)温和运动是首选:不必剧烈运动。快走、慢跑、瑜伽、拉伸、太极等都能有效促进内啡肽释放,缓解压力。

(二)“散步冥想”:在校园里散步,专心感受脚下的落叶声、风声和呼吸能极大缓解焦虑。

三、暖心暖胃,用食物滋养身心

(一)吃些“快乐食物”:适量增加富含Omega-3(如深海鱼)、维生素B(如全谷物、坚果)和色氨酸(如香蕉、牛奶)的食物,对大脑健康有益。

(二)多喝温水:秋燥容易让人心烦,保证充足的饮水至关重要。

(三)喝一杯温暖的饮品:一杯热茶、热可可或热牛奶,不仅能温暖身体,也是极佳的放松仪式。

四、守护睡眠,夯实能量基础

(一)建立睡前“断电”仪式:睡前1小时远离手机、电脑蓝光,可以改为阅读、听播客、泡脚或写日记。

(二)尽量规律作息:即使在周末,也尝试在同一时间起床和睡觉,稳定生物钟。

五、拥抱“ Hygge ”哲学,创造小确幸

源自丹麦的Hygge(读音:hoo-ga)理念

核心是创造舒适、温馨的幸福感

幸福不在于宏大的仪式

而在于日常中那些微小而确定的温暖瞬间

以下是一些 “小确幸”清单,试试看吧:

(一)打造你的“治愈角落”:在书桌上添置一盏温暖的台灯、一个柔软的抱枕,或是一盆小小的绿植。这个只属于你的角落,是疲惫时最好的充电站。

(二)享受一份“有仪式感”的独处:周末下午,去图书馆挑一本“无用”的闲书,或带着笔记本去教室窗边坐一会儿,安安静静地和自己待一段时间。

(三)发掘校园的“隐藏美景”:趁着秋光正好,和朋友或自己一人,去发现学校里一棵特别黄的银杏树、一个洒满阳光的长椅,并用手机记录下来。

(四)分享一份“秋日限定”美味:买一包热乎乎的糖炒栗子、烤红薯或一杯暖饮,和同行的小伙伴一起分享,食物的温暖能瞬间拉近彼此的距离。

六、管理预期,温柔对待自己

(一)降低年末焦虑:意识到一年尚未结束,你仍有时间调整和前进。为自己做一份灵活的、有弹性的年末计划。

(二)练习自我关怀:当你感到情绪不佳时,像对待好朋友一样温柔地对待自己,告诉自己:“这个季节确实不容易,我已经做得很好了。”

秋日不是衰退,而是沉淀和积蓄的季节

允许自己慢下来

像一棵树一样

向下扎根,向内探寻

在这个秋天

愿你与温暖为伴

与自我和解

校内

使用校园网,可搜索公众号BISTU心理中心或扫描下方二维码进行预约

校外

北京市心理援助热线(全国各地均可拨打,24小时服务):010-82951332

全国统一心理援助热线(24小时服务):12356


文:方冬青

责编:林泽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