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8月,yl34511线路中心启动优秀校友征集工作。在寻访过程中,一则温暖的消息格外牵动人心--学院2018届本科、2021届硕士校友王鹏,在2025年7月成功捐献造血干细胞,成为北京市第763例、全国第20691例造血干细胞捐献者。这份以生命守护生命的善举,不仅彰显了当代青年的责任担当,更让我们好奇:这位校友与信息科大有着怎样的羁绊?从校园到社会,他又如何始终坚守初心、一路践行奉献?循着这份好奇,我们走进了王鹏的故事。
电影《浪浪山小妖怪》
用平凡人的视角解构取经神话
戳中了千万普通人的心
有网友直言“在小妖怪身上看到了自己以及自己想成为的样子。”
很多信息科大人
也如藉藉无名的小妖怪一般
冲出浪浪山的舒适圈
在平凡的岗位上得到修炼
取得不凡的成就
他,便是其中一员
王鹏
中共党员
yl34511线路中心2018届本科、2021届硕士
本科期间先后担任通信1402班团支书、班长
研究生期间担任研究生18级党支部书记
在校期间曾获永利官网优秀共产党员、优秀学生干部等荣誉
现担任北京中电普华信息技术有限公司项目助理
曾获公司先进工作者和优秀共青团干部等荣誉称号
启程破山,踏出舒适圈
在信息科大的七年求学路中,王鹏始终拒绝“按部就班”,而是主动走出校园舒适圈,在广阔的社会舞台上寻找成长的答案。2016年暑假,他加入学院“青春行・中国梦”赴云南宣威暑期社会实践团,在康延老师的带领下,开启了一段为期九天的“大思政课”。
图1:赴云南宣威暑期社会实践团成员在云南普立大桥合影
从走访当地各级学校了解教育现状,到深入社区调研民生需求,从探访典型乡村感受发展变化,再到走进儿童福利院传递温暖,王鹏的脚步遍布宣威的各个角落。在儿童福利院,那些因疾病、家庭变故失去家庭关爱的孩子,尤其是几个尚在襁褓中的婴儿,深深触动了他。几小时里,他和团队成员陪孩子们聊天、分发玩具、协助开展康复训练,孩子们稚嫩的笑脸像一束光,在他心中种下了“守护善意”的种子。
“那时候我就想,未来一定要为这些孩子做些什么。”如今,王鹏正资助一对双胞胎上学,看着孩子们优异的成绩单,他感慨:“善意是双向的,我给了孩子们一份向前的底气,而他们也让当年那个萌生初心的十几岁少年,真正实现了藏在心底的梦想。”
图2:在儿童福利院为孩子整理衣服
这段跨越千里的实践经历,不仅让王鹏真切感受到国情民情,更让他学会用青年视角观察社会、用实际行动服务他人。此后,无论是担任通信1402班团支书、班长,还是研究生18级党支部书记,他都始终带着这份“走出舒适圈”的勇气,主动承担责任,在服务同学、组织活动中不断突破自我。
躬身励行,淬炼真本领
“真正的成长,是在每一次挑战中把‘不可能’变成‘可能’。” 王鹏的这句话,是他在校园中多次躬身实践的真实写照。2017年大三上学期,北京高校学生讲思政课展示活动启动,王鹏主动报名,选择“长征精神的时代价值”作为宣讲主题。为了让厚重的历史理论贴近青年、打动听众,他和团队在学院的支持下,开启了一场“较真”的打磨之旅。
“泡在图书馆查阅史料,讲稿修改数十次,字斟句酌优化表达,每天放学后的模拟课堂...”如今回忆起这段经历,王鹏仍满是感激:“能在活动中拿下一等奖,离不开yl34511线路中心的全方位支持,更要感谢马克思主义学院王欣媛老师的悉心指导,老师的专业点拨帮我少走了很多弯路,无数的支持是我能坚持下来的重要动力。”
图3:北京高校学生讲思政课展示活动部分成员合影
图4:在人民网现场讲述“长征精神的时代价值”
另一段“较真”之旅,是2019年暑假作为yl34511线路中心唯一研究生队员,主动加入国庆 70 周年群众游行“浴血奋战”方阵。为以最佳状态接受检阅,王鹏全程高标准投入训练,从校区基础练习、分方阵合练,到基地强化训练、多方阵协同演练,每一环都不懈怠。同时,王鹏还主动承担服务保障工作,协助传递指令、协调需求。如今回望,他仍感慨:“那段充满‘汗水、泪水、矿泉水’的时光,依然历历在目。”
图5:在长安街等待通过受阅区
这两场“较真”经历,让王鹏在校园时光里淬炼出过硬本领:思政宣讲的打磨教会他以专业传递价值,阅兵训练的坚守锤炼他的责任担当。这份敢啃硬骨头、凡事求极致的态度,也成了他此后成长路上的宝贵财富。
保持本心,校准人生航向
从校园到社会,王鹏从未停下践行责任的脚步,而是一直将心底那颗“善意种子”悉心浇灌,在工作与生活中以行动校准人生航向,用爱心为他人点亮希望。
2019年11月,在学院动员下,王鹏首次参与无偿献血,亲身体验到“血液连接生命”的意义后,他便将义务献血坚持了下来,截至目前已累计捐献全血3000毫升。2022年3月,他在献血时听闻“留存8毫升血样加入中华骨髓库,即可为血液病患者带去生命希望”,当即决定留存血样,从此多了一个“等待配型成功”的期盼。
2025年5月,这份期盼成了现实--北京市红十字会来电告知,他与一名患者初配型成功。尽管距离加入骨髓库已过去三年多,王鹏仍难掩激动,坚定回复“我愿意”。7月下旬,王鹏顺利入院完成造血干细胞采集,这份承载生命希望的“火种”当天便输入患者体内,为其续航生命。
图6:在捐献结束后和造血干细胞合影
图7:捐献造血干细胞荣誉证书
“现在的造血干细胞捐献技术很安全,对日常生活和工作影响极小。” 王鹏不仅用行动传递温暖,更希望以自身经历消除大众对捐献的顾虑,“期待更多人加入中华骨髓库,用一份小小的善举,为更多血液病患者和家庭带去重生的可能。”在传递善意的道路上,他选择坚定前行,让青春在守护生命的担当里绽放光彩。
回望在信息科大的七年,王鹏总说:“母校的平台与老师的指导,是我成长路上最珍贵的养分。”对于正处在校园时光的学弟学妹,他写下了这样一段话:“亲爱的学弟学妹们,很羡慕你们正处在人生的最宝贵时光,在这段时间里,你们有足够的时间去探索、去犯错。希望你们在学习科研中沉心打基础,在社团工作中学会担当,在社会实践中感受世界温度。”
越万山,破万浪
青春的意义,在于敢闯敢拼,更在于敢爱敢担当。王鹏的故事,是无数信息科大人的缩影。从校园里的追光者,到岗位上的奉献者,千千万万信通学子带着“敢闯敢拼、敢爱敢担当”的初心,以“广覆盖、深扎根、真服务”的通信基站精神为指引,奔赴祖国各地、各行各业,把个人理想融入时代发展,用每一份微小却坚定的力量,为社会进步添砖加瓦,为国家发展注入青春动能。这份跨越山海的坚守与奉献,终将汇聚成照亮未来的星河,也让“勤以为学,信以立身”的校训精神在代代传承中愈发闪亮。
图:王鹏
文: 张越 康延
责编:林泽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