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落实“一融双高”新机制,探索“党建+专业”融合发展,2024年4月23日晚6点,yl34511线路中心特邀北京邮电大学张佳鑫副教授莅临我院,就“科创融汇赋能校城融合”主题开展了一场精彩纷呈的讲座。学院院长李学华,党委副书记王继强,各系教师代表、全体辅导员和学生党员代表等共计50余人参与讲座.
张佳鑫,中共党员,北京邮电大学yl34511线路中心副教授,北京市夕阳再晨公益组织创始人,荣获第九届北京市优秀青年人才、第十六届北京市优秀思想政治工作者、第六届和第七届全国道德模范提名奖,得到人民日报、新闻联播、焦点访谈、学习强国等全国千余家媒体报道。
张佳鑫老师,作为科技助老项目和公益事业的资深志愿工作者,以他独特的视角和深厚的实践经验,为大家深刻阐述了志愿者应具备的宝贵品质。他以自身经历为蓝本,娓娓道来夕阳再晨组织的诞生过程,以及校城融合过程中所面临的多重挑战。张老师不仅分享了自己在公益事业中的心路历程,更通过一系列生动鲜活的案例和实际操作,向在场的同学们展示了如何发掘志愿服务的乐趣,如何引导大学生们积极投身社区、服务群众,将奉献精神融入日常生活的点滴之中。在张老师的讲解下,志愿服务不再是一项单调的任务,而是一种充满乐趣和意义的生活方式。同学们深受启发,纷纷表示要以张老师为榜样,将志愿服务的积极与奉献精神传承下去。
张佳鑫老师细述夕阳再晨组织的起源与定位。这一组织因“志”而汇,因“愿”而为,因“梦”而聚,因“想”而行。它以党建为引领,公益为使命,专业为价值,科技为特色,创新为驱动成为引领型、平台型、智慧型的中国青年社会组织。其宗旨在于行善立德、感恩奉献,使命则是守望桑榆、推动公益。
随后,张佳鑫老师详细解读了夕阳再晨组织的组成与运作。组织内设有完善的孵化体系和教学体系。其中,独具匠心的3级孵化体系涵盖了10大孵化内容,为组织成员提供了全面的成长路径。同时,教学体系以多元化的教学模式为基石,旨在满足老年人多样化的学习需求。至今,组织已成功开发了3本科技教材和5本漫画口袋书,以及丰富的课程讲义和配套教学小程序,为老年人提供了丰富的学习资源。不仅如此,夕阳再晨组织也在持续进行项目迭代,致力于科技助老、社区助老和社区治理等领域的服务创新,通过引入外部志愿服务,激活社区内生力量,实现社区复兴。
张佳鑫老师还深入探讨了校城融合的理念,提出通过党建引领,将高教园区打造成为活力智慧、共享开放、面向未来的“魅力大学城”。这一理念旨在促进高校与城市之间的深度融合,共建一个富有魅力的教育和生活空间
讲座临近尾声,张老师特设互动环节,邀请在场师生与他进行近距离的交流互动。师生们积极踊跃,纷纷提出自己的见解与疑问,与张老师展开了深入的交流讨论。这一互动不仅激发了同学们对志愿服务的热情,更点燃了他们对科技与志愿服务相结合的创意火花。展望未来,学院将继续深化探索,致力于实现党建与专业发展的同频共振,为社会培育出更多兼具强烈社会责任感与卓越创新精神的人才。